为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红色情怀、助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,2025年8月,会计学院“嘉遗财子团”前往浙江嘉兴,开展红色精神宣讲与非遗文化宣传活动,以青春行动搭建文化桥梁,让嘉兴的红色故事与非遗魅力被更多人看见、读懂、传承下去。
红船启航地 初心照前路
实践首站,团队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。纪念馆庄严肃穆,一幅幅历史照片、一件件珍贵文物,系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程与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。团队成员在红船模型前久久驻足,透过复原场景与详细解说,深刻体悟“开天辟地、敢为人先”的首创精神。馆内陈列着早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本、先烈手稿以及模拟中共一大会议场景,成员们认真观看、细致记录,在一行行文字与一个个实物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。“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青年们铿锵有力的誓言,”一位队员感慨道,“他们以信念为舟、以理想为帆,从此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浩荡航程。”
非遗新体验 匠心续文脉
实践团队深入嘉兴地方文化现场,先后走进乌镇与月河历史街区,亲身体验蓝印花布与墨育传拓两项非遗技艺。队员们学习蓝印花布的传统印染工艺,从刻版、刮浆到浸染、晾晒,每一道工序都需耐心与匠心。大家亲手制作花布方巾,在实践过程中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,了解这项技艺的保护现状与创新应用。在老师指导下,成员们细心铺纸、蘸墨、扑打,将碑刻文字与图案清晰地拓印于纸上。“这不仅是一次手艺体验,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,”队员在完成作品后表示,“透过拓片,我们触摸到了文化传承的具象形态。”
成员感悟
这次社会实践,扎染作坊见艺人指尖浸出纹样,红船旁听先辈故事,我懂了非遗匠心与红船精神虽不同,却藏同样执着担当。后续走访采访更让我明白,守护非遗、践行红船精神不是口号,需如扎染般用心、似先辈般坚定,在踏实中传承这份珍贵。
——24级财管四班王梓业
嘉兴实践,我们寻红船、品非遗、做调研。在南湖纪念馆悟百年征程,于蓝染工坊传匠心,从社会问卷知民生。这段经历让我懂红船精神是担当,文化传承需创新,青年成长要扎根。未来,我会携这份收获,以青春之力,在强国路上续写答卷。
——24级财管四班邢梓泉
暑假实践,我们走进南湖革命博物馆、瞻仰红船,先辈故事与“敢为人先”的精神深深触动我。亲手体验扎染与传拓,看白布浸出纹样、墨色拓印古意,更懂非遗匠心。革命精神与传统技艺虽载体不同,却同样需要我们用心传承,续写新章。
——24级财管四班申沁鑫
从初心之地到青春之行
数日的实践中,团队成员感受到,无论是南湖革命纪念馆中络绎不绝的学习队伍,还是乌镇与月河街区中沉浸于非遗体验的年轻人,红色精神与文化传统正以更加生动、可感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。
“我们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者,更应是传承的接力者。”实践团队后续将整理调研成果,制作红色非遗主题宣传册与体验视频,并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相关文案,推动红色基因与非遗技艺在校园乃至更广范围获得新关注、新传承。这场穿梭于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实践,是青春与初心的碰撞,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汲取精神力量,也以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。
文/会计学院 嘉遗财子团
图/会计学院 嘉遗财子团
校对/会计学院 彭博彦